趙曉騫 劉長兵
在綠都寧陜的北大門,坐落著獨具魅力的小鎮(zhèn)——江口回族鎮(zhèn)。在這眾多美食里,當(dāng)?shù)?ldquo;十大碗”獨具特色。
當(dāng)?shù)?ldquo;十大碗”又稱“片碗子席”,其中紅片兩碗,白片兩碗、燴菜四碗,小炒兩碗。清真“十大碗”制作技藝、食材考究,煮肉、片碗、清蒸等環(huán)節(jié)非常關(guān)鍵。
十大碗
紅片是用本地的黃牛肉、白山羊肉,或者土雞肉做成的“片碗子”。挑選肥瘦得當(dāng)?shù)狞S牛肉、山羊肉、土雞肉整塊下鍋,擇時下入煮肉用的料包,用八成火候?qū)⑷鉄醯氖焱福庀銣珴鈺r出鍋備用。再將紅蘿卜塊、白蘿卜塊放入煮肉的原湯中燉至熟透備用。做片碗子的時候,將煮熟的肉“片”成肉片放在小碗里,在籠上清蒸30分鐘后,在片肉的碗里舀滿燉熟的紅蘿卜塊、白蘿卜塊,翻至拼碗,白蘿卜塊等墊菜在碗底,肉片在上,再澆上事先調(diào)好的紅油和煮肉原湯,撒上鮮嫩的蒜苗末、香菜,色香味美的“片碗子”就展現(xiàn)在你的面前,因顏色呈肉紅色,俗稱“紅片”。
白片是用雞蛋餃子或豆腐做成的“片碗子”。雞蛋餃子片碗子是用雞蛋液烙成餃子皮,里面包上肥瘦搭配的牛肉或羊肉肉餡,烙熟后備用。豆腐“片碗子”則將鮮豆腐片成三厘米左右的薄片,放入油鍋過油備用。將烙好的雞蛋餃子或豆腐層層疊在小碗中,同樣放在籠上清蒸30分鐘后,在雞蛋餃子碗或豆腐碗里舀滿燉熟的菜墊在碗底,雞蛋餃子或豆腐在上,再澆上紅油和原湯,撒上蔥蒜香菜等配料。因顏色呈淡黃色或白色,俗稱“白片”。
燉肉,以燉肉塊、紅蘿卜塊、豆腐塊、木耳為主。牛肉塊煮至熟透,紅蘿卜塊用肉湯燉的熟透,豆腐塊過油,這些工序完成后,用煮肉的原汁湯將牛肉塊、紅蘿卜、豆腐塊、木耳燴在一起,再撒上蔥花,燴菜的鮮香撲鼻而來,刺激著味蕾。
小炒,以芹菜牛肚居多,將煮熟的整塊牛肚改刀成條,與芹菜段爆炒,放入鹽、干辣椒段、花椒面等佐料,出鍋后撒蔥花或蒜苗,便可上桌。
清真“十大碗”,是家鄉(xiāng)的美味,也是民族文化傳承。古往今來十分講究,在回鄉(xiāng)的重要場合里必不可少,“沒有‘片碗子’不成席”的說法一直都有,“片碗子”端上桌,回鄉(xiāng)的情義濃。回鄉(xiāng)的“片碗子席”,在節(jié)日活動、喪事場合還要配上油香。
“片碗子”上桌擺放也是一門學(xué)問,兩碗紅片對著上席,白片與紅片垂直而放,兩碗小炒分別擺在上席的兩側(cè),四碗燴菜放在四個拐角,主食多以大鍋米飯為主。
“片碗子席”是流水席,在吃法上也很講究。一般用的是傳統(tǒng)的方桌,八人一席,支客招呼長輩、遠方的客人坐第一輪,坐上席一般是輩分高的或年長的客人,要招呼全席的賓客吃好。吃席的順序也是講究先吃紅片,再吃白片、燴菜、小炒;老者、長輩先動筷,互相謙讓,紅片、白片、小炒四人一碗,燉肉兩人一碗。吃席期間,主人家會挨桌招呼大家吃好,熱情的主人還會拿起碗給客人碗里倒菜,席上的每碗菜都吃完,主人家越高興,也代表對主人的尊重。
回鄉(xiāng)的“片碗子席”既是民族飲食文化的傳承,也是尊老愛幼、愛惜糧食等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的弘揚。
席畢后,賓客共同起身感謝主人這熱情地招待。此時,倒茶的小伙遞上一杯熱騰騰的清茶,沖淡油膩,茶香意濃,閑聊幾許。
假若你來了,駐足秦嶺南麓的江口,游回鄉(xiāng)、品美食,這便是心靈深處的文化返璞和自然回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