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福榮
一場春雨過后,天空澄澈如洗,陽光溫柔地灑在大地上。周六上午,我與愛人一起,沿著安康西堤悠然前行,跨過三橋,朝著江北安康漢劇二黃廣場方向走去。
當我們來到三橋北頭,從公路下臺階時,一籠迎春花如羽翼般綻放,艷麗奪目。走近細看,地面是交錯縱橫的枝條,新枝則如柳條般纖細,青綠色,足有一兩米多長。葉子呈三角形,互生排列,每一朵花大約有銅錢大小,它們簇擁在一起,仿佛在舉行一場熱鬧的聚會。
我們發(fā)現(xiàn)這條健身步道也是新修不久,紅、藍相間塑膠步道,像一條彩帶飄向遠方,愛人饒有興致地說:“要不咱們到前邊走走?”我也感慨道:“好景配好路,能不去嗎?”
愛人看到一畦畦漂亮的小藍花,問我認識這花嗎?“認識呀,這花叫矢車菊。”我介紹說:“矢車菊每一朵花就像一枚箭柄,它啟示我們做事要小心謹慎,虛心學習。”愛人笑著打趣道:“哈哈哈,哈巴狗坐柜臺,又在裝大先生。”
西邊的步道一直延續(xù)到老碼頭,這里是按照江邊花園式風格設計建設的。步道兩旁,柳樹、桂花等樹木間套種植,有石楠、玉蘭、桃樹、紅葉李等點綴其中,還有較大的麻柳、榆錢等老樹又煥發(fā)一新。
在返回的路上,我們加快步伐直奔漢劇二黃廣場,它位于黃溝的外側,呈梯形,上半部是斜立面,下半部是長方形平面。西接博物館,東靠張嶺南頭。廣場前是噴泉燈光設施,兩邊各聳立著一盞聚光照明燈,東側豎立有八塊石頭,上面刻有鴻來科班、瑞方科、彩盛班、同心社等二黃戲劇班名,每一個社名背后都留下一段故事。噴泉廣場中央豎著一塊圓形石頭,中間鏤空著“中國非遺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”的標識,最高處聳立著兩米多高的臉譜雕塑,是鏤空線條式黑紅白三色臉譜藝術造型,彰顯此廣場的文化特征。下方依次為漢調二黃戲劇主要代表人物生面、班社名稱、戲臺及看戲的觀眾等,再現(xiàn)了漢劇二黃曾經(jīng)的繁華勝景。雕塑兩側是由刺柏、冬青、紅石楠組合而成的彩色綠化帶,粉紅、淺綠相互交織。廣場后邊,左右兩旁栽有高大水杉、香樟、銀杏、枇杷等大樹,它們枝繁葉茂,為廣場增添了一片生機與寧靜,尤其是在后邊一排,培植有兩米多高的刺柏球、檵木花球,它們像綠色、粉紅色的大繡球,在艷陽下光彩奪目。
愛人稱贊說:“漢劇二黃文化廣場真不錯,綠化率高,樹形結構、區(qū)域布局等水平很高,簡直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文化生態(tài)園林。”我笑著問她:“你知道為什么要把此處公園建設得這么好嗎?因為咱們安康漢劇二黃歷史悠久,被首批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代表作保護名錄呢。你知道有多少劇目和臉譜嗎?”愛人搖頭說:“不知道。”我說:“到現(xiàn)在保存有戲劇一千余本折,臉譜有600個呢。”她驚訝地說:“原來咱們安康漢劇二黃有這么大的名頭,真不一般呀。”
從三橋至一橋北岸的健身步道有5米多寬兩公里多長,外側是鋼管護欄,堅固而安全;里側是綠化護坡,生機盎然。行道樹有香樟、櫻花、紅葉李、玉蘭等樹種,尤其是櫻花,一樹樹地綻放盛開。我笑著問愛人:“你知道櫻花的寓意是什么嗎?”她滿不在乎地說:“這種花到處都是,有什么寓意?”我笑著說:“還真有深意呢”于是,我吟誦道:櫻花思春笑開顏,榆錢串串掛妝前……